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明年五項重點任務中,包括一項“補短板”。同時會議對“結構性改革”著墨頗多,凸顯改革對于破局闖關的關鍵性作用。以改革的思路和手段補齊短板,以補短板的成效推動改革,相輔相成,是石油和化工行業學習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應有之義。
短板也就是薄弱環節,是制約石化行業由大到強闖關的瓶頸因素。新世紀以來的十余年間,我國石化行業突飛猛進,但也正是在這段時期,由于持續沿襲重資源要素投入、輕內涵式增長,重短期和片面效益、輕長期和綜合效益的發展模式,行業發展出現的問題和矛盾不斷積累疊加,時至今日已經成為制約行業進一步由大到強跨越升級的強大阻力。它們猶如木桶上的一塊塊短板,如不及時補齊,木桶中的水位便很難再上升,行業就很難再發展進步。
目前來看,制約石化行業跨越升級的短板,突出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技術裝備還不夠先進,普通的產品質量和性能不如發達國家的企業,高精尖的產品又生產不出來,這就好比始終受夾板氣;二是管理還不夠現代化、人員還不夠職業化,沒有國際一流的價值理念、管理規范和人才隊伍,很難打造國際一流的產業體系;三是節能減排和安全環保欠賬太多,致使社會形象嚴重受損,后期“補虧”壓力極大。此外,企業和行業的綜合成本太高,高杠桿導致的債務負擔太重,企業改造升級、搬遷騰退、園區集聚等面臨諸多制約,都是阻礙行業發展的短板。
提升技術裝備水平,需要更大力度的自主科技創新;提升管理水平和人員素養,需要實打實的投入,更需要思想的激蕩和價值觀的升華;還清安全環保的欠賬,重塑行業該有的形象和尊嚴,需要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補齊這些短板,毫無疑問需要多方合力出擊,在政府層面叫結構性改革,在協會組織層面叫集智聚力攻關,在企業層面叫創新與變革。三方合力,優化環境、規范行業、強健筋骨,則短板補齊,關口能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反復強調,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供給側改革今年橫空出世,給產業經濟改革帶來了全新的思路。在當前產能過剩壓力嚴峻的形勢下,提高有效供給能力、改善供給結構,用供給創造需求,用供給開拓市場,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會議提出,要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增強地方發展能力,減輕企業負擔;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加快培育發展新產業、拓展發展新動能;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降低企業債務負擔,創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能力;培育發展新產業,加快技術、產品、業態等創新;加大投資于人的力度,全面提升勞動者的素養和技能。這些改革措施直指各行各業面臨的“痛點”,將為石化等行業補齊自身的短板營造最有利的外部環境。
在行業組織層面,圍繞補短板的集智聚力攻關已開展了多年,且成效卓顯。圍繞各行業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研論證,提出解決方案和政策建議;組建產業技術聯盟,圍繞各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開展集中攻關;成立產業發展基金,普惠全行業發展進步;開展行業自律,規范和凈化市場環境;發布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責任關懷宣言,高擎起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流價值觀的大旗。這些舉措,何嘗不有助于全行業的補短板工程呢。
在企業層面,創新與變革從未停止過腳步,在當前補短板的攻堅階段,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氣,取得更顯著的成效。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需要眾多國有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管理水平和安全環保水平,考驗企業的勇氣和智慧;解決技術改造、搬遷入園、產能淘汰、人員安置等現實難題,呼喚企業決策者的苦心和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