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正漸近尾聲。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行業運行總體疲弱,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9643家,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5.7%,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0.2%,出口額下降21.8%,上游利潤大幅下滑。在資本市場,石油石化板塊漲幅6.22%,在29個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倒數第五。
展望2016年,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近十年來美聯儲首次加息,國際油價劇烈動蕩;國內經濟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同時,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石油和化工行業還將面臨更為嚴格的節能減排目標。2016年石油和化工板塊將如何演繹?本版將分上下兩篇對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海證券、興業證券、西南證券、華融證券、華泰證券等證券公司已經發布的石油和化工行業投資策略進行綜合梳理。
鋰離子電池材料:消費領域擴容支撐發展
在全球消費升級、能源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鋰離子電池以其性能優勢在電池行業中的占比持續提升。鋰離子電池廣泛應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消費類電子領域,需求占比近七成。目前,全球消費類電子仍處于穩定增長中,且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大屏化趨勢明顯,單機所用鋰電池容量也不斷增長。
在電動交通工具領域,鋰離子電池對鉛酸電池的替代效應逐步顯現。自2009年以來,我國逐步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力度,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2011年以來,電動汽車市場進入爆發式增長期。2014年,全球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車B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汽車)總銷量達到24.69萬輛,同比增長約35%。與此同時,我國電動汽車行業在節能減排、制造強國戰略啟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發展迅猛,為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打開了廣闊成長空間。工信部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電動汽車銷量達到7.48萬輛(2013年僅1.76萬輛),2015年1~10月我國電動汽車銷量達到17.11萬輛。
目前,我國已在行業管理、推廣應用、稅收優惠等方面初步建立了政策支持體系。我國將新能源汽車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及“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之一。另外,工信部還發文提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100萬輛,國內市占率達70%以上。以2014年基數計算,到2020年復合增長率67.9%,對動力鋰電池的需求繼續保持強勁。諸多券商看好新能源汽車及鋰電池產業鏈在未來的發展。
電子化學品:國產化迎來歷史機遇
電子化學品也稱電子化工材料,屬于電子產業鏈的前端,具有品種多、用量小、純度要求高、產品更新換代快、附加值高的特點。據不完全統計,電子化學品品種在2萬種以上,主要包括半導體(集成電路/LED/傳感器)、印刷電路板(PCB)、顯示器件(LCD/OLED)等領域的化學品。
過去十年間,全球電子化學品市場受益于半導體相關產業的持續發展,年復合增速保持8%以上,是精細化工產品增速最快的子行業之一。有研究預計,2015年,僅中國市場的電子化學品需求就有望超過1700億元。其中相對高端的半導體用化學品和平板顯示器化學品將成為主要增長動力。
此外,全球電子產業加速向中國轉移,化學品進口替代進程加速。我國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多年居全球第一,但基本以整機制造為主,集成電路等核心價值環節缺失,導致行業平均利潤率僅4.5%。中國電子產品終端在全球話語權的逐步提升,也帶來了電子制造業上游產業向中國轉移的巨大機遇,疊加上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下的國內本土信息消費市場大幅增長,將極大促進我國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電子制造上游產業發展。
由于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電子制造業上游往中國的轉移,與其配套的電子化學品消費市場在中國快速崛起。目前部分與產業鏈配套的高端電子化學品仍然依賴進口。未來幾年,國內電子化學品企業通過不斷研發新的產品,打響技術攻堅戰,逐步實現進口替代,國產化的市場空間極大。預計后續政策支持力度將加大,電子化學品國產化迎來歷史機遇。
石化行業:煉油和聚酯景氣好轉
2015年,石化行業整體低迷,煉油與PTA盈利改善,聚烯烴延續強勢。國際油價維持低位震蕩,國內煉油產能雖然過剩,但低油價刺激消費需求,優質優價疊加原油庫存收益使得煉油盈利明顯改善(1~10月煉油景氣指數同比上升約30%)。多數化工品產能過剩明顯,景氣低迷,但PTA、PE、PP在1~10月盈利分別同比增長30%、6%、16%。
2016年,美國能源資料協會預測,全球原油需求延續小幅增長態勢。而歐佩克剩余產能可能達到每天300萬桶,供需延續寬松格局。預計國際油價2016年將延續低位震蕩態勢。中性情況下,預期2016年WTI均價51美元/桶,同比增長2%;布倫特均價55美元/桶,同比增長2%。但經歷2015年全年的低油價后,油價在伊朗復產進度不及預期、中國經濟恢復超預期及旺季消費等因素影響下或出現階段性反彈。
建議關注供需向好的煉油和聚酯產業鏈。預計國內煉油行業2016年產能增速0.7%,成品油需求將保持3%~5%的增長,煉油行業供需將有所改善。預計2016年滌綸長絲及PTA產能增速分別為5%和5%,增速明顯放緩;而下游紡織服裝需求較為穩定,聚酯產業鏈供需格局繼續改善,預計盈利水平將繼續提升。同時,關注油價反彈帶動高彈性石化品投資機會。油價反彈趨勢下,石化產品價格高彈性投資機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