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凈零排放停滯不前該怎么辦?
www.shtiantie.com
2023-08-29 14:56:08
環球時報
削減碳排放的承諾往往是美好的,但政府需要落地實際成果。當下,世界各國政府宣稱消除碳排放的凈零目標都面臨失敗的風險,出于成本上漲的考慮,反對者的呼聲還可能促使政策制定者改變想法。
截至2021年6月,各國公布的凈零承諾已覆蓋超過90%的世界GDP和88%的全球碳排放,這是氣候外交系列舉措的一項重大成果。然而,在推行凈零目標的國家中只有10%制定了詳細計劃(其中一半還非完整計劃)。
部分政府說一套做一套的同時,公眾的搖擺性也逐漸增強。在發達國家,民意調查普遍顯示大多數人將氣候變化視作重大威脅。但選民的疑問也都合理:會花費多少錢?能帶來多少好處?真的會像宣傳說的那樣發揮作用嗎?
這些質疑已經影響到了政治,英國作為減排領域的初期領導者和全球化倡導者,如今也倍感壓力。具有法律約束力、規劃到2050年的碳中和政策長期以來得到兩黨和公眾支持,但因見效緩慢及成本攀升等原因,亦于政界引來爭議。
各國政府該如何應對?空洞的承諾是一個錯誤,再不采取行動,風險只會日益增加。政策制定者在宣傳綠色轉型益處的同時,還要考慮公平透明地分配成本。例如政府計劃停止生產以汽油和柴油為燃料的汽車,目標不錯,但除非給予消費者令人滿意的激勵措施,且充電基礎設施能夠滿足需求,否則消費者不會感受到凈零排放的任何好處,政策也會難以推行。
最重要的是政府需發揮領導力。脫碳可以推動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并給環境和公共健康帶來實質性好處。但一切必須有目的、有策略地進行,如果選民無法感同身受或覺得成本過重,所有美好的承諾都會化為泡影。
文章關鍵詞:
凈零目標 、碳排放
化工制造網 信息客服熱線: 025-86816800
版權與免責聲明: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
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