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首套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湖北應城壓氣儲能電站示范工程一次并網成功,創造了單機功率、儲能規模、轉換效率等多項世界紀錄。據介紹,該項目建成后,可以有效提升區域電網的調峰能力,同時促進電網消納更多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每天可蓄能8小時、釋能5小時,全年儲氣量達19億標準立方米,發電約5億千瓦時。
儲能指的是將電能通過物理或者化學的手段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的時候將能量轉化為電能釋放出來,類似于一個大型“充電寶”。儲能分為傳統儲能和新型儲能。傳統儲能的主要代表是抽水蓄能,新型儲能是除了抽水蓄能以外的儲能技術,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在用電低谷時,利用電能將空氣抽取壓縮,并將其存儲在地下;用電高峰時,再釋放壓縮空氣進行發電。這種儲能技術在規模、壽命、成本、效率上與抽水蓄能相當,且具有建設周期短、選址靈活、安全環保等特點,是現今大規模儲能技術研發的熱點。
近年來,隨著我國能源結構的轉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體系中的占比逐漸增加。而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具有間歇性和不確定性,對加快儲能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場需求引導和政策支持下,我國新型儲能產業發展迅速。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2023年當年,新型儲能的新增裝機規模比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發展新型儲能”寫進其中。新型儲能發展持續按下“加速鍵”,朝著產業規模化、技術精益化、機制體系化方向邁進。
新型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僅為實現“雙碳”目標、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支撐,也是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著眼未來,新型儲能大有可為。要繼續強化科技創新,健全行業標準,完善安全防控,拓寬應用場景,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條,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勁動能。
化工制造網將隨時為您更新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本網資訊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