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PTA期貨價格引導作用逐步顯現,不僅國內生產、消費和貿易企業要看PTA期貨價格,連國外生產、貿易企業也在關注中國的PTA期貨價格,其價格發現功能日益顯現。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7年,在浙江柯橋召開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上,印度化纖紡織協會會長在介紹印度紡織業的情況時,曾專門提到正因為有了PTA期貨這個避險工具,中國化纖行業發展有了自己的優勢,而印度正因為沒有這個優勢,行業發展較為艱難。這也是PTA期貨首次在國際性的會議上受到廣泛關注。
正是因為有了PTA期貨這個“殺手锏”,國內聚酯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才能揚眉吐氣,也更有競爭力。2011—2015年,我國PTA已經逐步實現自給自足,2019年以來甚至出現了PTA凈出口的格局,2022年我國PTA年出口量達345萬噸。
“PTA原先一直是國外集中定價,隨著國內期貨市場的發展和現貨市場產能的擴張,利用期貨定價已滲透到方方面面。”新鳳鳴集團總裁助理章四夕說。
“回看我國聚酯產業20多年走過的路,可以毫不謙虛地說,中國的紡織服裝行業已牢牢占據世界第一的位置,我國也成為歐美發達國家聚酯化纖產品第一大進口來源國。這與利用PTA期貨穩定生產企業未來的現金流、穩定企業生產負荷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劉德偉如是說。
讓劉德偉感到自豪的是,從2021年開始,當給國外客戶報出一個聚酯產品的出口價格時,國內企業又多了一項選擇,即是否愿意用期貨品種的點價公式加上加工費的形式來定出口價格。
“我們也可以根據外商提出的要求,在未來12個月都用固定的價格。”劉德偉解釋說,國內生產廠商接到了國外固定價格的美元訂單、歐元訂單后,在期貨市場做套期保值,這樣不僅能夠保證聚酯產業生產負荷維持在80%以上,還能夠使企業獲得一定的生產利潤。
當前,由于有了PTA期貨,國內貿易企業敢在年中的時候就與來自土耳其、埃及、北美的下游聚酯客戶簽訂年底甚至于明年春節前后的訂單。“企業利用期貨報出來的價格,能夠對應地鎖定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原料成本,這樣就能將原來面向東南亞國家甚至一些中東國家的訂單吸引到中國市場來,也能夠將市場份額牢牢鎖定。”劉德偉稱。
PTA“中國價格”在國際市場逐漸被廣泛使用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PTA期貨自2006年12月18日上市以來,伴隨著中國PTA市場從依賴進口到供需平衡,再到供過于求,護航中國PTA產業鏈引領全球。中國PTA上下游產業鏈從弱到強,直至穩居世界前列,為全球PTA產業鏈及其他參與者提供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定價基準。
過去這些年,我國聚酯產業鏈在全球化競爭當中“一馬當先”,期貨品種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2018年11月30日,PTA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正式啟動,PTA期貨的服務范圍從國內拓展到了全球,投資者結構不斷優化,市場運行質量穩步提升。
“幾年前PTA、短纖、甲醇進出口貿易企業經常要在凌晨3點去看外盤報價,每天下午要去看新加坡報價,但是隨著國內期貨品種的不斷增加,很多品種比如PTA期貨已經成為行業的定價基準。”劉德偉稱,行業內無論是生產廠商還是下游客戶、貿易廠商,基本上都是以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加升貼水進行報價。
隨著國內PTA出口份額的增加,現在國外的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也要時刻關注PTA期貨的日盤和夜盤,無形當中提高了中國廠商的全球競爭力。
“現在參加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些國外大型瓶片采購工廠的招投標時,中國企業可以參考鄭州的PTA期貨價格預估成本,進而參與瓶片出口年約的談判。”劉德偉稱。
目前,“中國價格”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記者在2023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上了解到,國內部分期貨品種價格發現功能得到國內外產業客戶的廣泛關注,PTA的基差點價模式也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同,中國期貨市場在全球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在過去5年中,我們一直參與中國的PTA期貨,且在出口和進口市場端發揮了重要作用。”英國嘉利高集團資深經理柯比在此次論壇上表示,對于嘉利高集團來說,未來也會更多地關注中國市場,致力于把自身的國際業務推向中國市場。
在劉德偉看來,很多境外公司利用PTA期貨進行跨品種的套期保值,這實際上也體現出了對PTA期貨的認可。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利用期貨工具對沖風險,深度參與衍生品市場,也有利于提升我國衍生品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
利用期貨使企業得到長足的發展
前期記者曾對產業企業進行走訪,感受最深的是PTA期貨對產業的影響不僅體現在“中國價格”的影響力上,更是讓聚酯企業對自身發展有了更足的底氣,不論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過程中都能夠體現出期貨市場的價值。
記者了解到,20年前,在中國的化纖市場中,20萬噸的裝置就被稱作“大聚酯”。桐昆、新鳳鳴這些聚酯龍頭都是從幾萬噸規模的化纖企業做起,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的石化生產基地。如今,新建的化纖企業聚合能力一般都會達到150萬—200萬噸,較20年前大幅增加,國內PTA的主要產能集中在前五大生產企業。
與此同時,無論是PTA生產企業還是聚酯企業,絕大部分主流企業都在使用PTA期貨進行現貨和合約貨的定價交易,通過期現結合進行企業的風險管理。這些主流生產企業開工負荷、加工費的管控,與十幾年前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近些年,通過落后產能淘汰和行業兼并重組,聚酯產業的集中度明顯提高,裝置運行能耗有了明顯下降。同時,聚酯產業鏈頭部企業積極進行上下游煉化一體化的產業布局,打造從“一滴油”到“一根絲”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產業鏈相關產品推出了期貨以后,讓那些原來把主要精力全部放到生產制造環節的企業管理者,也開始通過期現結合重新優化企業的原材料采購和產品銷售。”受訪企業相關負責人說,我國的聚酯企業一方面通過上下游一體化降低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通過期貨衍生品能夠比較長遠地規劃企業的生產經營,這使得國內產品在市場中有了先發優勢。
對此,劉德偉也深有感觸。如今,對紡織企業來講,左手看棉花期貨的走勢,右手看聚酯相關產品的期貨價格走勢,可以通過預判去調整棉花與聚酯長絲的使用比例,在不影響布料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生產成本。“對于像浙江石化這樣的綜合性企業來說,下游既有長短絲,也有短纖、瓶片,可以通過對期貨價格的判斷,在不同的品種之間進行匹配。”在劉德偉看來,通過期貨優化資源配置,使國內生產制造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榮盛石化、盛虹石化等行業內的領軍企業,通過期貨和衍生品提高生產運營水平,在利潤提升的同時國際市場影響力逐步擴大,進而吸引外商投資。
記者了解到,繼沙特阿美宣布收購中國榮盛石化公司10%的股份(金額為36億美元)后,9月27日,東方盛虹也“牽手”沙特阿美,與其子公司阿美亞州簽署框架協議。
對此,劉德偉表示,現在很多外商及投資機構看好國內生產企業,尤其是那些利用期貨及衍生工具在全球市場提升自身競爭力的企業。外商愿意作為投資人,分享中國生產制造企業未來發展的紅利,進而促進自身的發展。
福海創業務開發團隊副經理秦浩表示,目前我國企業在全球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隨著國內PTA、PX等原料產能的發展和生產成本的降低,以及PTA、PX期貨上市后企業產融結合的不斷深入,未來國內聚酯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
化工制造網將隨時為您更新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本網資訊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