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庫存低需求
近年來我國純堿產能快速擴張,2025年年底產能或超4600萬噸,產能過剩將凸顯。需求方面,純堿下游需求較弱,截至3月6日,浮法玻璃日熔量為15.72萬噸,較2024年的16.85萬噸下降6.7%,導致純堿總需求或下降2%~3%。當前純堿供大于求,導致廠內庫存處于高位,截至3月7日,廠內庫存176萬噸,處于歷史同期最高水平,預計短期純堿價格依然偏弱運行。
國內純堿基本自產自銷
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純堿總產能約為8000萬噸。在全球純堿生產領域,中國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是最大的純堿生產國。數據顯示,中國純堿產能已經超過4000萬噸,占全球純堿總產能的50%多。
從國內純堿產能的構成來看,氨堿法產能占比為37%,聯堿法產能占比為45%,天然堿法產能占比則為17%。2024年,中國純堿累計進口量為97.4萬噸,累計出口量為122萬噸,凈出口量為49.4萬噸,凈出口量占總產量的比例僅為1.3%,占比很小。由此可見,國內純堿基本是自產自銷,是國內供需定價的產品。
2023年,遠興能源新增了500萬噸的純堿產能,憑借這一新增產能,遠興能源一舉成為國內最大的純堿生產商。目前,其產能(涵蓋控股子公司)已經高達680萬噸。不僅如此,遠興能源的二期項目正在持續推進建設當中,該項目包含280萬噸純堿和40萬噸小蘇打的產能規劃。當二期純堿產能建設完成后,遠興能源的純堿總產能將達到960萬噸。另外,金山化工擁有590萬噸純堿產能、中鹽化工擁有415萬噸純堿產能、三友化工擁有340萬噸純堿產能、山東海化擁有280萬噸純堿產能。數據顯示,2024年,河南的純堿產量達到881萬噸,在全國純堿總產量中的占比為23.8%;內蒙古純堿產量為480萬噸,占比達13%;青海純堿產量為452萬噸,占比12.2%;山東純堿產量為428萬噸,占比11.6%;江蘇純堿產量為391萬噸,占比10.6%;河北純堿產量為203萬噸,占比5.5%。以上6個地區的純堿產量合計在國內總產量中的占比達到了76.5%。
純堿主要分為輕質純堿(輕堿)和重質純堿(重堿),兩者產量大體上各占一半左右。它們的化學成分均為碳酸鈉,不過物理形態存在差異,并且二者能夠相互轉化,轉化所需成本為100元左右。
在中國純堿的下游應用領域,食用純堿所占比例為4%,而工業用堿的占比高達96%。在工業下游的各個行業里,平板玻璃行業與光伏玻璃行業是重堿的最主要消耗者,日用玻璃、無機鹽、洗滌等行業則主要消耗輕堿。從2024年純堿的需求情況來看,平板玻璃的需求占比為33%,光伏玻璃的需求占比為19%。
產能處于快速擴張態勢
近年來,國內純堿產能處于快速擴張的態勢。2023年,純堿新增產能800萬噸,其中包含遠興能源一期的500萬噸天然堿項目,以及河南金山的200萬噸聯堿項目。2024年,純堿新增產能為100萬噸。而到了2025年,國內純堿預計新增產能在500多萬噸,具體而言,連云港德邦將新增60萬噸聯堿產能,連云港堿業新增130萬噸聯堿產能,湖北雙環新增30萬噸聯堿產能,應城新都化工新增70萬噸聯堿產能,中天堿業新增30萬噸產能,遠興能源二期的280萬噸產能也計劃在2025年年底投產。綜合來看,截至2025年年底,國內純堿產能或超過4600萬噸,屆時國內純堿產能過剩的現象將較為顯著。
2024年,純堿的周均產量為70.83萬噸,較2023年的70.8萬噸增加了14.6%。這一產量的增長使得2024年純堿價格整體呈現下降態勢,價格走勢偏弱,并且全年處于累庫狀態。截至3月7日,純堿的周均產量達到69.79萬噸,周度減少3.68萬噸,降幅為5.0%。當前純堿周產量比2024年同期減少了1.04萬噸,基本上與2023年的周均產量相當。
玻璃對純堿的用量下降
2024年,我國平板玻璃產量為5002萬噸,同比下降1.2%。因為地產竣工面積、施工面積同比大幅下降,導致玻璃需求偏弱,玻璃產量下降。
截至3月12日,浮法玻璃日熔量為15.82萬噸,較2024年同期下降9.2%,較2024年的日熔量16.85萬噸下降6.1%,浮法玻璃對純堿需求較弱,導致純堿總需求下降2%~3%。
2月,光伏玻璃產量為185萬噸,較1月減少10%,較2024年12月減少14.3%,較2024年8—12的月均產量下降20.7%。2月,光伏玻璃產量下降,導致純堿需求環比減少1.9%左右。
截至3月7日,純堿生產企業廠內總庫存為176萬噸,處于較高的位置,較過去4年同期均值87萬噸高出一倍;較年初的147萬噸增加29萬噸。
純堿價格短期難言樂觀
截至3月12日,沙河地區重堿送到價格為1417元/噸。純堿價格偏弱,處于低位。
3月12日,純堿期貨主力2505合約收盤價為1432元/噸,基差為-15元/噸。
天然堿法的生產成本較低,遠興能源天然堿生產成本約為850元/噸。若加上從產地內蒙古阿拉善盟運至河北沙河地區的運費(約400元/噸),折盤面成本約為1250元/噸。
根據機構數據,截至3月7日,華北地區氨堿法重質純堿生產成本為1651元/噸,每噸虧損151.5元;華東地區聯產法重質純堿生產成本1386元/噸,每噸盈利113.6元/噸。當氨堿法虧損超200元/噸時,企業或開始較大幅度減產,屆時純堿價格或企穩。
化工制造網將隨時為您更新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本網資訊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