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美國和歐盟的貿易壁壘詳解 |
副標題: |
|
關鍵詞: | 貿易壁壘 |
所屬類別: | 貿易壁壘 |
摘要: | 美國和歐盟的貿易壁壘詳解 |
內容: |
在世界經濟日趨一體化的今天,貿易壁壘是貿易自由化當中的不和諧音。新的世界貿易規則促進各國貿易更加自由、更加暢通,在實現自由貿易的同時,國際競爭加 劇了國外優勢產業對國內弱勢產業的威脅,設立各種貿易壁壘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選擇。由于發達國家具有新技術的優勢,使得他們可以更有效地利用 技術貿易壁壘和環境貿易壁壘,而發展中國家只能利用傳統的貿易保護措施,這種措施又是新的國際貿易規則所不允許的,這就造成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喋喋不 休的貿易爭論。貿易壁壘產生的原因是復雜的,也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施用海、北京萬佳德國際營銷顧問有限公司邵宏華將新貿易壁壘產生的原因歸納為五條: 一、社會進步及發達國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安全健康意識空前加強,越來越關心產品對身體健康和安全的影響,以致在國際貿易中以健康、安全和衛生為主要內容的新貿易壁壘日益增多; 二、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人們越來越關心賴以生存的地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而要求國際貿易中的產品本身及其生產加工過程都不 要以破壞環境或犧牲環境為代價;同時要求生產這些產品時也不要以犧牲勞動者的健康為代價。于是,綠色壁壘和社會壁壘等新貿易壁壘將在國際貿易中不斷出現; 三、新貿易壁壘的日益增多與傳統貿易壁壘受到的約束關系很大。傳統貿易壁壘如關稅、許可證和配額等的使用不僅會受到國際公約的制約和國際輿論的譴責,而且 也易遭到對等報復。因此,這些傳統貿易壁壘措施將來的發展空間不是很大,這就為綠色壁壘等新貿易壁壘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 四、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為新貿易壁壘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和手段。技術密集型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不斷提高,特別是信息技術產品,涉及的技術問題較為復雜,容 易形成新貿易壁壘。同時高靈敏和高技術檢測儀器的發展使檢測精度大大提高,給一些國家設置 新貿易壁壘提供了技術和物質條件; 五、近幾年,主要發達國家因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有重新抬頭之勢,隨著傳統貿易壁壘作用的弱化紛紛尋求新貿易壁壘,以保護其國內產業。 美國和歐盟是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設立貿易壁壘對我國產生巨大影響的國家。《國外貿易投資環境報告》詳述了美國和歐盟的貿易壁壘對我國貿易的影響情況。 美國的貿易壁壘一、關稅及關稅管理措施1、關稅高峰美國對陶瓷及玻璃制品進口征收高額關稅。美國對進口中、低檔陶瓷制品征收的關稅高、對高檔陶瓷制品征收 的關稅低,給中國陶瓷制品對美國出口造成障礙。此外,鞋面用皮面積超過鞋面總面積51%的運動鞋的關稅為8%,鞋面用皮面積低于鞋面總面積51%的則為 33%。這種不合理的關稅結構,使得中國相關產品在美國市場上處于非常不利的競爭地位。 2、關稅配額美國對部分農產品實行關稅配額。從2002年起,美國還對進口鋼絲進行關稅配額管理。 3、美國節日服飾進口問題美國的節日服飾進口關稅由0提高到15%至20%,并使該類產品由非配額產品變為配額產品。這一舉措使中國節日服飾對美國出口遇到一定阻礙。目前,美國對節日服飾的進口關稅采取了征收保證金的方法。 二、進口限制1、進口禁令《1962年貿易拓展法》有關規定,《1962 年貿易拓展法》授權總統在某些產品對美國出口達到一定數量或在特定情況下可能威脅國家安全時,采取必要的措施限制該種產品的進口。此外,《1962年貿易 拓展法》還規定,美國產業可以出于國家安全需要向有關部門申請禁止同類產品的進口,而且該類產品進口禁令可以無限期使用;美國產業根據該條件提出申請時, 不需要提供本產業受損害的證據。雖然《1962年貿易拓展法》對確定某種產品的進口是否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時應考慮的因素做出了規定,但由于標準不明確, 以致總統和商務部等行政部門在實際操作中享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 部分武器的進口禁令。長期以來,美國對中國部分槍支對美國出口設置了不合理的限制。1994年,美國以總統特別行政命令的形式,禁止從中國進口除獵槍、氣槍、火藥槍外所有槍支及相關產品,對中國相關產品貿易造成了負面影響。 2、進口許可美國對部分產品,主要是農產品和紡織品所實施的進口配額管理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影響了中國相關產品對美國的出口。目前,美國對原產于中國、 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國家的紡織品服裝設有進口數量限制,但對中國設置的配額種類最多,數量限制也最嚴。此外,美國還在缺乏符合雙邊協議規定的明確證據 情況下,單方面認定中國紡織品存在非法轉口問題,從而扣減中國紡織品對美國的出口配額,極大地妨礙了中國紡織品對美國的正常出口。 三、通關環節壁壘一些中國出口企業稱,美國海關等部門在進口產品通關時要求出口商提供所有的附加單證及相關信息,對某些進口產品還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遠遠 超出正常通關的需要。這些手續非常繁瑣且費用昂貴,對新出口商和小出口商構成了壁壘。特別是進口紡織品、服裝及鞋類的通關手續極為繁瑣,且美國海關要求進 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信息中很多都與通關或貿易統計無關。 四、對進口產品征收歧視性國內稅費 近年來,美國海關未使用完的港口維護稅額居高不下,2000年達到 22億美元左右,這表明港口維護稅的收費水平超過美國海關提供相關服務所需的成本。 五、技術性貿易壁壘美國制定了大量的技術法規、標準和合理評定程序,但是其中很多不完全符合WTO《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的要求,給中國產品對美國出口造成了障礙。 1、關于食品的技術性貿易措施 美國對所有的預包裝食品實行強制性標簽,內容復雜而繁瑣。特別是要求食品必須加貼營養標簽,每種食品為此進行的營養成分檢測需花費500至2000美元。 由于外國制造商對此類措施及其具體檢測等程序不熟悉,適應過程較慢,美國有關部門在審批時也存在拖延情況,給外國制造商增加了額外成本。 2、關于中藥和保健食品的技術性貿易措施 美國在對中國傳統中藥的貿易管理中,一直無視中國中藥與西藥的根本性差異,實施多種不合理的管理措施。近年,FDA禁止含有他汀類的保健食品在美國作為非藥品銷售,這對中國基于中藥原理開發的保健食品對美國出口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200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政府認定原產于中國的110多種中藥和中成藥的重金屬含量超過加州飲用水標準,因此要求從2001年9月1日起所有在加州銷售的上述中藥和中成藥必須以中英文標明“含毒”字樣。 六、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美國對進口產品實施了多種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并不符合WTO 《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議》的要求,給中國相關產品對美國出口構成障礙。 七、貿易救濟措施美國頻繁利用反傾銷、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對中國出口產品實施限制。美國的相關立法中存在歧視中國產品的規定,其調查實踐中也有大量不公正做法,均對中國對美國出口構成了重大障礙。 八、政府采購 美國《1993年購買美國貨物法》是美國政府采購的核心法律。它包含有很多歧視性的規定,如禁止一些公共部門從國外采購產品及服務,建立本地的特殊標準,要求為本地的供應商提供優惠的價格條款等。 九、出口限制 過去幾年間,美國繼續依據其國內有關出口管制的法律法規,以某些中國公司向美國制裁的國家出口管制物品為由,對這些公司實施出口限制措施。 十、補貼 美國在農業補貼和出口補貼方面的一些措施可能違反了其在WTO中的義務。美國對其農產品的出口制定了其他的補貼和鼓勵措施。美國“ 出口促進計劃”允許出口商申請現金補貼,該計劃適用于出口到70多個國家(地區)的產品。“市場進入計劃”對美國企業在某些外國市場上進行的農產品促銷活 動提供資助。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要求各成員國嚴格履行通知義務,保證補貼政策的透明度。但迄今為止,美國只公布聯邦及州的一部分補貼措施。 十一、服務貿易壁壘 美國在服務市場準入方面存在著大量的限制性壁壘措施,對外國服務貿易對美出口造成了障礙。 十二、其他壁壘 1、治外法權美國的《伊朗—利比亞制裁法》對投資額超過2000萬美元、直接或大部分用于開發伊朗和利比亞的石油或天然氣資源的外國公司實行強制制裁。美 國《伊朗不擴散法》規定,任何外國公司向伊朗轉運國際出口控制體系所列明的貨物、服務和技術以及美國出口控制規定禁止向伊朗出口的貨物、服務和技術,則對 該公司進行制裁。 2、紡織品與服裝的原產地規則1996年,美國修改了紡織品與服裝的原產地規則,其核心是將紡織品原產地標準由特定加工工序實施地改為織物生產地,將服裝 原產地標準由裁剪地改為最后縫制地。目前,坯布在中國的紡織品出口中占有很大份額,一些歐洲和東南亞國家進口中國坯布加工成成衣后再對美國出口的情況較為 普遍。按照美國新的原產 地標準,此類成衣也被計入給予中國的配額中。同樣,中國服裝出口有很大一部分采取加工貿易方式,即進口裁片在中國境內關外制成成衣后,再使用裁片出口國或 加工貿易合作國的配額向美國出口。根據美國新的原產地規則,此類成衣也占用中國的配額。美國上述做法影響了紡織品和服裝貿易自由化進程,嚴重阻礙了中國相 關產品對美國出口。 3、普惠制待遇問題目前,在29個主要的普惠制給惠國中,僅有美國未給予中國產品普惠制待遇,而其他1 40個發展中國家(地區)已享有美國的普惠制待遇。 歐盟的貿易壁壘一、關稅及關稅管理措施1、關稅高峰2002年歐盟所有產品平均關稅稅率為6.4%,其中非農產品平均關稅稅率為4.1%,農產品平均關稅 稅率為16.1%。歐盟在食品、飲料、煙草和紡織品等產品出口方面存在關稅高峰,阻礙了有關產品的進口。關稅高峰在農產品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有的高達 209.9%,基至更高。非農產品領域最高關稅達36.6%。 2、關稅升級歐盟在紡織品關稅的制定上存在關稅升級現象。歐盟規定,非優惠的供應方在向歐盟出口時需要按以下最惠國稅率繳稅:原料平均稅率為0.7%、纖維和紗線平均稅率為5.3%、織物和成品平均稅率為6.3%、服裝平均稅率為11.9%。 3、季節性關稅歐盟對一些水果、蔬菜或園藝產品除按從量稅或復合稅征收關稅外,還征收季節性關稅。在歐盟區內出產同類產品的情況下,歐盟會按時令調整進口關稅。此外,歐盟農業和園藝產品的關稅稅率變化頻繁,給中國對歐出口帶來了不便。 4、關稅配額歐盟至今歷經了4次擴大,但在其擴大后,歐盟未按中國對歐盟新增成員的出口實績,相應增加歐盟自中國進口相關產品的配額。這種做法嚴重損害了中國的貿易利益。 二、進口限制目前,歐盟仍對中國出口的紡織品和服裝、鞋類、陶餐具和瓷餐具等產品實行數量限制。按照中歐雙邊協議規定,中國方面可以申請在同類產品或非同 類產品間結轉上一年度未用完的配額。但實踐中,中國方面提出申請后,歐方往往拖延較長時間(至少兩個月)才給予答復,以致影響了中國方面對配額的內部管 理。除了進口配額限制外,目前歐盟還對中國20類產品進行進口監督。按歐盟的規定,這些產品的進口需辦理進口登記手續。這種做法增加了進口商的負擔,構成 了對中國產品的歧視。 三、技術性貿易壁壘 近年來,歐盟頒布了大量技術法規和標準,并制定了相應的合格評定程序。歐盟的這些技術性規范和程序有一部分要求苛刻,有的甚至缺乏充分科學依據,直接或間接地構成了對第三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對歐盟貿易的壁壘。 1、技術法規歐盟技術法規多以指令形式發布,內容包括產品包裝和標識、生產加工工藝、安全質量等方面的要求。歐盟成員國通常會根據歐盟的指令制定具體的實施規則。歐盟通過統一的或適用于某成員國的合格評定程序確認相關產品是否可進入歐盟市場。 在2002年歐盟頒布的技術法規中,中國尤為關注的有關于禁止使用部分芳胺族偶氮染料的指令、關于限制玩具中部分化學物質含量的指令、關于影響我國中藥出口的指令、關于歐盟的新化工產品政策白皮書(草案)等。 2、技術標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歐盟針對市場流通中的各種產品制定了多達10多萬個的技術標準。在歐盟頒布的技術標準中,與中國相關的有以下幾項: 生態標識問題。2002年以來,歐盟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強環保的產品生態標識標準,對紡織品、紙張等工業制成品的原材料和成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或 釋放量做出了嚴格限定,對加工工藝等生產環節中的能耗、自然資源的使用量以及廢水和廢棄物的處理等均提出了嚴格要求。 打火機CR標準問題。2002年,歐洲標準化委員會公布了要求價格低于2歐元的打火機須加裝“防止兒童開啟裝置CR”的標準。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打火機生產 國之一,也是歐盟市場重要的打火機供應國,而中國對歐盟出口的打火機絕大多數價格低于2歐元。此標準在事實上構成了對中國打火機產品和產業的歧視,將會阻 礙中國打火機產品對歐盟的出口。 3、合格評定程序目前,針對不同產品和要求,歐盟制定了8種統一的合格評定基本模式,但歐盟成員具體執行標準和程序不盡相同,給部分從中國進口產品在歐盟市場內的自由流動構成障礙。 四、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 1、繁雜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國相關企業指出,歐盟對動物源性產品的進口制定了日益繁瑣、復雜的認證注冊程序,歐盟食品安全標準不斷更新且日趨苛刻,對中 國企業準確掌握相關政策和技術法規的整體內容造成極大困難,從而導致中國對歐盟食品出口因未滿足歐方要求而頻頻受阻;同時,為滿足歐盟不斷變化的食品安全 要求,中國方面不得不提供大量的說明材料并接受歐方的實地考察,這增加了中國企業的負擔。 2、殘留限量實施中的不合理做法 歐盟對食品中化學物質的殘留量設立了嚴格的限量標準,其中殘留限量實施中的一些做法缺乏充分的科學依據,實質上構成對中國食品向歐盟出口的變相限制。 3、食品容器、包裝材料中使用添加劑的問題 歐盟規定從2003年起,對于含有二乙烯基苯且不符合有關限量規定的塑料原料及制品,各成員國應當禁止其加工、進口;從2004年起在歐盟范圍內禁止加工、進口不符合該指令要求的與食品接觸的塑料原料及其制品。 4、對中國動物源性產品進口禁令問題 歐盟規定,食品生產過程中禁止使用氯霉素,中國對歐盟在氯霉素使用和殘留問題上可能存在的非國民待遇問題表示關注。 五、貿易救濟措施 截至2002年12月底,歐盟針對中國提起的反傾銷調查已達95件、保障措施案件1件。2002年有4 起反傾銷案件和1起保障措施案件。 1、關于市場經濟地位問題長期以來,歐盟一直將中國視作“非市場經濟”國家,在反傾銷調查中采用所謂“ 替代國”的方法來確定該產品的正常價值。 2、關于分別裁決問題目前歐盟法律雖然原則上采用“一國一稅”,但如果來自于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出口商能證明它是獨立運營的,歐委會也同意為該出口商分別裁 決以確定其單獨稅率。歐盟為判斷分別裁決確定了若干標準,這些標準一直由歐委會內部參考處理,只規定在歐委會的工作文件中,并未標明寫入現行反傾銷法律 中。這些標準,對中國不 同性質的企業存在著明顯歧視,使中國的大量國有企業無法獲得分別裁決。 3、反傾銷調查中缺乏透明度在反傾銷調查中,歐盟在計算傾銷幅度及傾銷損害程度等方面缺乏透明度,中國對歐盟出口產品的成本優勢被歐盟歪曲成向中國提起反傾銷訴訟的依據。 六、補貼 歐盟利用各種原因給予區內某些行業高額補貼。長期以來,歐盟堅持對農業及煤炭業的補貼政策,2000年的補貼總計為979億歐元。 七、服務貿易壁壘 1、獲得赴歐簽證困難簽證手續復雜、簽證申領時間過長、簽證申請拒簽率高。 2、對代表處的管理政策不明確 中國企業反映,德國政府在對外國企業駐德國代表處管理政策方面缺乏明確統一的規定,給代表處日常業務活動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3、勞務合作中的壁壘英國、德國、挪威等勞務緊缺國政府將引進勞務的重點放在北歐和歐洲經濟區成員國,與區內成員之間有人員自由流動協議并互有社會保險等勞動協議,尚未對中國勞務開放市場。 4、醫療服務中的壁壘中醫師無法獲得在歐的行醫執照,而且中醫治療(除針灸和按摩外)不在歐盟醫療保險的管理范疇。此外,在德合資、合作的中醫醫療機構只能以商業機構的面目出現,不能享受德國醫療機構的待遇。 5、銀行服務中的壁壘德國在銀行管理中規定,除歐盟、日本和美國等國家以外,其他國家商業銀行總行的資本金不能作為其德國分行的資本金。德國對外國銀行分 行的業務領導人任職條件要求苛刻。英國根據銀行服務的申請人按所提供的服務類型,將銀行分為全能銀行和僅從事批發性融資業務的批發銀行。目前中資銀行還沒 有取得全能銀行的牌照。法國規定對歐盟以外地區的融資計提2%的特別風險準備金。希臘規定外國銀行的大多數董事必須是歐盟成員國公民。盧森堡規定對歐盟以 外地區的融資須計提2%的風險準備金合并放在中央銀行。另外,盧森堡對在盧中資銀行工作人員工作簽證的申請手續也有特殊要求,如要求持中國護照人員在申請 文件中需提交護照的公證書。意大利在銀行管理中對非歐盟國家的銀行存在一些限制措施,對非歐盟國家的銀行與其本國銀行實施差別對待。 |